一通来自神话的电话
深夜十一点,林小雨正趴在电脑前赶设计稿,手机突然响起。屏幕上显示的是个陌生号码,区号089——那是台东的区号。她犹豫了一下,还是接了起来。
“姐,是我。”
电话那头的声音既熟悉又陌生,带着一丝海风般的咸涩。是弟弟林小海,那个五年前独自跑到台东开民宿,号称要“寻找自我”的弟弟。
“你怎么换号码了?”小雨揉着发酸的眼睛问道。
“民宿的座机坏了,先用手机打给你。”小海的声音里透着兴奋,“姐,我今天在海边捡到个特别的东西,你绝对猜不到是什么。”
小雨忍不住笑了。从小到大,弟弟总是这样,找到一片特别的贝壳、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,都要第一时间和她分享。虽然她已经28岁,弟弟25岁,但这份孩子气的分享欲从未改变。
“让我猜猜,又是哪个神仙丢的法宝?”小雨打趣道。他们小时候最爱玩“封神演义”的游戏,她总是扮云霄娘娘,弟弟则非要当那个最厉害的杨戬。
“差不多!”小海的声音突然认真起来,“我捡到了一块古玉,上面刻着‘闻仲’二字。更神奇的是,玉旁边还有本残破的古书,讲的就是封神演义的故事。”
小雨愣住了。闻仲——那是封神演义中商朝太师,也是他们小时候最喜欢讨论的人物之一。弟弟总说闻仲最帅,她则坚持闻仲太过古板。
“怎么可能…”小雨喃喃自语。
“我也觉得不可思议。”小海继续说,“但最奇怪的是,这本书里夹着一封信,是爷爷的笔迹。”
爷爷三年前去世了,生前最爱给他们讲封神演义的故事。爷爷常说,林家祖上可能与这些神话人物有着不解之缘。
电话那头传来翻动纸张的声音,小海开始念那封信:“致我亲爱的孙儿孙女:若你们找到此信,说明时机已到。我们林家确是闻仲后人,世代守护着一个秘密…”
小雨手中的笔掉在了地上。她想起爷爷生前总是欲言又止的样子,想起那些深夜讲述的封神故事中隐藏的细节。原来那不是普通的神话传说,而是家族历史的隐喻。
“姐,你还在听吗?”小海的声音将小雨从回忆中拉回。
“我在。”小雨深吸一口气,“信上还说了什么?”
“信上说,我们姐弟各自继承了不同的天赋。你擅长谋划布局,如同闻仲的智谋;我则继承了武勇之力。只有当我们齐心协力,才能解开完整的家族传承。”
小雨走到窗边,望着都市的霓虹灯火。她忽然明白为什么自己总能在复杂的设计项目中找到巧妙解决方案,为什么对结构和布局有着天生的敏感。也许那不只是天赋,而是血脉中的记忆在悄然指引。
“小海,”小雨轻声说,“你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吗?你总是冲在前面,我则在后方谋划。原来爷爷一直在用这种方式训练我们。”
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,然后是小海恍然大悟的声音:“对啊!每次玩封神游戏,爷爷都会特别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。他说过:‘云霄虽强,需有杨戬相辅;杨戬虽勇,需有云霄为谋。’”
姐弟二人在电话两端同时陷入了沉思。一通偶然的电话,一块神秘的古玉,一封印藏已久的信,正在悄然改变他们对自我、对家族的理解。
小雨看着电脑屏幕上未完成的设计稿,忽然有了新的灵感。那些线条与结构在她眼中仿佛有了新的意义,像是某种古老的智慧正在苏醒。
“小海,”小雨突然说道,“把那块玉和信拍给我看看。也许,我们能从中发现更多线索。”
海角那边的回音
收到弟弟发来的照片后,小雨整夜未眠。古玉上的纹路似乎与她正在设计的建筑项目有着惊人的相似性,而那封信中的只言片语,更像是在暗示某个具体的地点。
第二天清晨,小雨再次拨通了弟弟的电话。
“我可能找到了线索。”小雨开门见山地说,“你记得信中提到‘三眼’和‘金鞭’吗?那不是指杨戬的三尖两刃刀和闻仲的金鞭,而是在描述一个地方的地形特征。”
小海在电话那头惊呼一声:“等等!我民宿后面的海岸线,从高处看确实像一道金鞭抽打留下的痕迹,而海边有三块突出的岩石,远看就像三只眼睛!”
姐弟二人激动地同时打开地图软件,小雨在台北的公寓内,小海在台东的海边民宿,却通过电波和网络仿佛站在了同一空间。
“爷爷信中说‘金鞭所指,三眼所视之处’,会不会是在指示具体方位?”小雨一边说一边在平板上标注着。
小海突然喊道:“姐!我看到了!从三眼岩看向金鞭湾指向的方向,正好是海上的一个小岛!我在这里住了五年,居然从来没注意到这个alignment!”
就这样,一通电话连接起了相隔数百公里的姐弟,也连接起了过去与现在。小雨用她的分析能力解读线索,小海则用他的行动力实地探查,完美再现了童年游戏中“云霄”与“杨戬”的配合。
三天后,小海租船登上了那个小岛,并在小雨的远程指引下,找到了一处隐藏的洞穴。洞内不仅有着更多关于林家历史的记载,还有爷爷年轻时留下的研究笔记。
原来,林家确实是闻仲的后人,世代相传的并非什么神奇法力,而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传承。爷爷希望姐弟二人能够用自己的方式,在现代社会中延续这份文化血脉。
“我终于明白了。”小雨在电话中对弟弟说,“爷爷不是要我们成为神话人物,而是要我们理解这些故事背后的智慧——忠诚、勇气、智慧与担当。”
小海在岛上的洞穴中回道:“而我选择来到海边开民宿,或许也不是偶然。这里离大陆最近,是许多先人渡海来的地方。我一直在无意识地追寻我们的根。”
姐弟二人决定合作开展一个特别项目:小海在台东的民宿将融入更多封神文化元素,成为文化体验基地;小雨则在台北设计一系列以封神故事为灵感的公共艺术装置,让古老文化以现代方式重生。
一个月后,小雨站在台北新完工的文化广场上,望着以“闻仲金鞭”为灵感设计的景观雕塑。她拨通弟弟的电话:“你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?”
小海笑着回答:“民宿改造完工了,第一批体验‘封神文化之旅’的客人下周就到。姐,谢谢你没有觉得我这些年在海角浪费时间。”
小雨望着广场上嬉戏的孩子们,轻声说:“其实我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寻找答案。只是很幸运,最终通过一通电话找到了彼此,也找到了自己。”
海风似乎通过电波,从台东吹到了台北。姐弟二人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,却因为共同的文化血脉和亲情纽带而紧紧相连。
故事的小雨在设计笔记中写道:“有时,最神奇的‘法宝’不是古玉或秘笈,而是一通打给亲人的电话,一次真诚的交流,一份文化的传承。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,我们依然需要神话般的想象力,来理解自己从何而来,将去向何处。”
而小海则在民宿的留言簿上留下这样一句话:“海角虽远,亲情更長。神话古老,智慧永恒。一通电话,连接起的不仅是姐弟,更是过去与未来。”
封神海角姐弟打电话的故事就此传开,成为许多人心中关于亲情与文化传承的美丽寓言。